为进一步做好儿科门诊和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传播风险,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控机制。
医院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定期会商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商定防控策略。建立预警机制,根据需要及时制订并完善相关的工作和技术规范、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二)开展全员培训。
依据岗位职责确定不同人群的培训内容,尤其是高风险科室,如隔离门诊/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急诊、感染科、呼吸科的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实验检验人员、从事标本采样、运送、接收和废弃物处理的所有人员等。内容包括:诊疗方案、防控方案;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原则及方法;诊疗环境(空气、物表、地面)、医疗器械、患儿用物等消毒方法;隔离技术及原则;标本采样、运送、接收方法及流程;医疗废弃物处理方法及流程;生物安全管理等。培训内容应根据国家及各各省市市更新的规范、指南等及时进行调整和再培训。
(三)做好不同工作区域、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的防护。
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充足的合格防护物资,如消毒产品、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渗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重点落实口罩正确佩戴和手卫生等关键措施。优化流程,减少医务人员与病人接触的频次。
1.标准预防措施贯穿始终。
2.所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活动期间均应穿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
3.预检分诊处: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外科口罩。
4.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急诊、感染科:日常诊疗活动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隔离衣;采集呼吸道样本时,加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气管插管、支气管镜检查、气道护理和吸痰等操作时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乳胶手套、穿医用防护服(可加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必要时佩戴呼吸头罩。
5.隔离门诊、隔离病区、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的实验检验中心。
(1)采取严格防护措施:戴二层一次性帽子、二层口罩(里层为医用防护口罩,外层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水靴套、乳胶手套,必要时可加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佩戴呼吸头罩。
(2)实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应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内进行,房间内人数限制在最低数量。
(3)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穿脱流程穿脱个人防护装备,禁止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污染区。
(四)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