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的由来
为了减缓听力损失患者的增加,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年经原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年,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大会。会议发表《北京宣言》,发出了建立世界听力日的倡议。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世界听力日”(WorldHearingDay)。
今年的3月3日,是我国的第22个“全国爱耳日”,同时也是第9个“世界听力日”。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筛查·康复·沟通(HearingcareforAll!Screen,Rehabilitate,Communicate)”,在爱耳日当天,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发布首份世界听力报告!
听力现状据世卫组织发布的统计公报:在全球大约有3.6亿人患有的残疾性听力损失中,成人数量就为3.28亿,占总数的91.1%;儿童数量为万,占总数的8.9%。在老年人群中,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人,40%-50%会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到了70岁,占比会增加10%;到岁左右,至少90%的人都会出现听力下降。据报道,全球将近50%的12至35岁人群、大约11亿年轻人由于长时间或过度娱乐噪声暴露,正面临着听力受损的风险。什么是听力障碍?听力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环境声和言语声。根据不同的严重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听力损失26-40dBHL,在嘈杂环境中听声存在困难;
2.中度:听力损失41-60dBHL,在日常环境中对话存在困难;
3.重度:听力损失61-80dBHL,大声喊叫能勉强对话,沟通障碍明显;
4.极重度:听力损失≥81dBHL,大声喊叫也无法沟通。
哪些群体容易出现听力障碍?1.有家族性听力障碍病史。
2.有耳科疾病,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
3.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
4.有耳毒性药物使用史。
5.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6.长期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7.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有睡眠障碍。
如何发现早期听力障碍?
早期轻度听力障碍发展比较隐匿,各种警示信号有时不容易被重视,这既会延误病情,也会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以下几种情况初步判断,若有多条持续出现,就需要引起重视,医院进行听力检测,明确听力受损情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对音调比较尖的声音不敏感,例如门铃、电话铃声、女性或儿童说话的声音。
2.在人多嘈杂的场合交流有困难,例如在菜场、超市、饭馆。
3.与人交流时常觉得对方咬字不清,需要重复说几遍才能明白。
4.接打电话时听不清对方说的话,或只能用某一边耳朵才能听清。
5.常被家人抱怨在看电视或听音乐时声音调的太大。
6.开会或参加集体活动时常常跟不上别人说话的节奏。
在家如何大致评估自己的听力情况呢?尝试用大拇指和食指在距离耳朵20cm处轻轻摩擦,听力正常者能够听到“沙沙”的声音。如果你听不到,医院检查听力啦!
如何保护听力?
1.注意耳部卫生,保持清洁干燥,不频繁掏耳朵。
2.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充分休息、情绪放松有利于保持听力健康。
3.预防感冒,及时治疗急性上呼吸道炎症、鼻部及咽部慢性疾病。
4.均衡饮食,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5.远离噪声,减少耳机使用,尤其在嘈杂环境下不建议戴耳机,每天戴耳机时不超过3小时,未成年人不超过2小时,每次佩戴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6.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听力障碍确诊后怎么办?听力障碍确诊后,首先要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性质、病因,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恢复听力的障碍患者,需尽快选择合适的助听设备及时进行听力障碍康复,这是实现成功康复的前提。一般认为,不能恢复的中度以上听力障碍患者应首选助听器进行听力补偿,还可借助相关的辅听设备,实现更好地聆听与交流;助听器无法获得满意的补偿效果时可考虑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正常参与社会的目的。
如何防治噪声性聋?噪声可引起听力下降,无论短暂的强脉冲噪声或长期的噪声暴露可导致噪声性聋,噪声性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预防,提高噪声防护意识很重要。
有效地控制环境噪声是预防噪声性聋的根本,但噪声无处不在,很难完全避免。噪声性聋仅发生于接触噪声后,接触噪声的人员必须了解噪声性聋相关知识,接触噪声前作好防护,应当配备耳塞、耳罩、防声帽、防声通讯等防护用具;使用耳塞或耳罩听音乐要注意控制音量和使用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工作要尽量避免减少噪声接触时间;如果是噪声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接触噪声。噪声性聋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应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如果急性接触强噪声后引起听力下降、耳医院就诊。
怎样养成良好的爱耳护耳习惯?一是避免噪声伤害。尽量少用耳机听音乐或接听手机,并避免长时间上网,长期高分贝声音刺激会引起听力受损。使用耳机的时间每次不超过一个小时,如果持续使用耳机,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
二是避免外伤损害。最主要的就是纠正不良的挖耳习惯。一般少量屑状耵聍,可以随运动时的振动或下颌运动自行排出,不需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不要用发夹、火柴梗、棉花棒等物挖耳,这种不良习惯会把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发炎,如果造成鼓膜穿孔,就会影响听力。如分泌旺盛致耵聍栓塞者,医院请专科医生用专门工具予以清除。
三是避免游泳性耳炎。游泳后耳道进水时,不要用手指或棉花棒乱掏,这样做非常危险,因为这样会损伤外耳道壁、鼓膜,引起外耳道炎或中耳炎的发生,严重时损伤听力。正确的方法是将头偏向一侧,用手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并单腿跳跃,可使耳内的水流出来。再用清洁的医用棉花轻轻地擦干耳道,耳道皮肤被水浸泡过久或擦耳时受伤,则常可产生疖肿,如果耳朵进水自己无法处理时,应及早就诊。
问如何预防听力障碍?根据听力障碍发生的病因、患病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1.如果家族中有耳聋成员,要引起重视,可进行耳聋基因诊断确诊是否为遗传性耳聋,以采取措施避免其他成员出现耳聋。
2.孕妇孕早期应加强营养、减少感染,孕期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高危孕妇还需加强自身及胎儿监测,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听力障碍
3.积极预防和治疗中耳炎。防止污水、异物进入外耳道,不要随意掏耳,注意耳部卫生。一旦发生中耳炎,及时就医。
4.尽量远离噪声或减少噪声暴露时间,预防噪声性耳聋。
5.老年人应建立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预防老年性耳聋。
6.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预防药物性耳聋。
听力受损不分年龄,人人都需要健康的听力!航四三残联呼吁大家,从现在开始,一起保护听力,享有健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