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年执业药师考试倒计时
法规
执业药师与药品管理
药品与药品安全管理
一、药品和药品安全(一)药品的界定1.药品特指:人用药品,不包括兽药和农药。
2.药品的使用目的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使用方法要求必须遵循规定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
3.药品的法定范围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具体可以将药品大致分为三类:
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物药血清、疫苗、血液制品由于在我国药品注册分类中,只有“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分类;没有“生化药品”的注册类别,对生化药品的报批通常根据药品制造中更多依赖生物技术或化学技术来决定是按生物制品还是按化学药品审批。
4.药品不单指:药物成品或者药物制剂,也包括原料药物和中药材。5.《药品管理法》界定的药品包括:诊断药品。
(二)质量特性和特殊性1.药品的质量特性(1)有效性: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效果。我国按在人体达到所规定的效应程度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国际上有的采用“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
(2)安全性:有效性大于毒副反应,或可解除、缓解毒副作用。(3)稳定性: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能力。(4)均一性:每一单位产品都符合有效性、安全性的规定要求。
中药一
中药与方剂
中药的配伍
一、配伍的概念
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治法和药性特点,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配伍的意义
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3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三、中药配伍的内容
“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1)单行
指用单味药治疗病。病情比较单纯,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
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现代单用鹤草芽驱除绦虫。
(2)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大黄与芒硝配合,能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全蝎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3)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能提高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古人云:“受彼之制也。”
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七情配伍总结
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中药二
清热药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需要区别的是:黄芩能安胎;黄柏能退虚热。此外,三者重点对应治疗的分别上焦、中焦、下焦。
中药功效主治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胎热胎动不安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血热妄行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脚气、足膝红肿;湿热黄疸,湿热泻痢,湿疹,湿疮;热毒疮肿,口舌生疮,血热出血;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阴囊湿疹,湿热黄疸;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疮,湿疹,疥癣,麻风,阴痒,带下;湿热黄疸、泻痢、便血;湿热淋痛,小便不利中药
综合
中医基础理论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循环与呼吸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心与脾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 心与肝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和神志方面的依存和协同 心与肾二者的关系主要一方面体现在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在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古人将这种关系称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肺与脾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津液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肺与肝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肺与肾主要体现在津液的代谢和呼吸两方面: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肝与脾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 肝与肾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肝肾的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等方面:表现在“精血同源,肝肾同源” 脾与肾先天、后天相互滋养的方面、津液代谢方面等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