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养生论(五十一)外耳炎
一、外耳炎简介:
耳炎是耳部发生的炎症,耳炎分三种:内耳炎、中耳炎和外耳炎。
外耳指耳和耳道,外耳炎由外部因素诱发形成。外耳炎常见夏天游泳季节,称泳者耳。分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炎,称外耳道疖;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称弥漫性外耳炎。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有变应体质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一些人(如有过敏反应,牛皮癣,湿疹或脂溢性皮炎)易患外耳炎。
1、局限性外耳炎: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听力减退。
2、弥漫性外耳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外耳炎会耳痛、流出分泌物。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外耳炎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造成外耳道狭窄。
二、预防外耳炎:
1、注意卫生,尤其儿童。凡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外耳炎切忌水洗。如污秽或痂皮堆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疏松后,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必须洗涤用苦参汤清洗。
3、洗澡、理发注意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不要去卫生状况不达标的场所游泳。
4、患外耳炎后禁止游泳。要保持外耳道乾爽,避免在不洁的水中游泳,減少蒸氣浴。使用染髮劑及護髮用品時,保持外耳道清潔。
5、宜吃清热消炎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忌吃刺激性和辛辣食物,避免外耳道受到刺激。忌一切海鲜食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6、冬天发生外耳道炎时注意保证外耳道的湿度,用疏松棉花球塞外耳道进行保护。
7、睡眠时病耳宜在下侧,注意不要让其受压。
8、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提高免疫。每年游泳前,医院检查耳部,若发现耳屎,请医生取出防耳屎浸水后阻塞外耳道,诱发外耳道炎。若有鼓膜穿孔、中耳炎等疾病,不宜游泳,以防疾病复发。
9、防止小孩注意口涎、眼泪侵入耳朵。对婴儿使用正确哺乳姿势,防止乳液倒流进耳朵。
10)糖尿病人游泳时特别注意卫生,以免发生坏死性外耳道炎。
1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指、发夹、火柴梗等挖耳,以免造成外耳道损伤,引发外耳道炎。
三、外耳炎中医调治:
1、辩证论治:
1)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
方剂:蒲公英30 金银花20克、紫花地丁20克、野菊花15克、栀子15克、柴胡10克、白芷10克、丹皮15克、车前子15克、甘草4克。
加减:(1)脓肿已成,用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
(2)脓溃不收口,用黄芪15、去蒲公英、紫花地丁、栀子。
功效:清热解毒,去腐消肿
2)外耳道疖。
方剂:青天葵10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柴胡10克、丹皮10克、白芷10克、甘草5克。
功效: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3)外耳道炎。
方剂:防风10克、荆芥10克、桔梗10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芦根18克、连翘10克、泽泻10克、龙胆草10克、枳实12克、薏苡仁20克。
加减:(1)有液体渗出,用车前草15克、薏苡仁20克苍术10克;
(2)肿痛明显,用浙贝15克、夏枯草15克、猫爪草20克。
功效:清热疏风,解毒消肿,利湿。
4)外耳部带状疱疹。
方剂:龙胆草10克、柴胡9克、生地15克、栀子10克大青叶15克、麦冬12克丹皮15克玄参15克金银花15克甘草5克赤芍10克。
加减:(1)水疱较多,加滑石20克土茯苓20克;
(2)皮肤鲜红,加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
(3)疼痛明显,加三七(末)3克(冲服)、延胡索9克。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养阴
5)外耳道真菌病。
方剂:防风10克僵蚕10克蝉蜕5克黄芩15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20克、苦参12克、薏苡仁18克柴胡10克、川萆解12克、甘草5克。
加减:(1)耳道潮红,加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
(2)耳中流出液体,加车前草15克、乌梅10克;
(3)耳痒难忍,去川萆解、苦参,加首乌15克、熟地15克;
(4)耳鸣者,加川芎10克、香附10克。
功效:祛风胜湿,解毒止痒。
6)局限性外耳炎。
A、方剂: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加减。(或金银花藤、野菊花、苦地胆、羊蹄草各30g,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B、方剂:银花解毒汤。
加减:(1)肝胆湿热较盛用龙胆泻肝汤;
(2)脓已成未破加皂角刺、炙穿山甲、牛黄解毒丸或仙方活命饮。
功效: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2、涂敷法
方剂:青黛散、四黄散、金黄膏、黄连膏、紫金锭等,或用野菊花、木芙蓉叶、鱼腥草等鲜品捣烂外敷,或用百分之5鱼石脂软膏、金黄膏、紫金锭等,敷于红肿处。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敛湿祛腐。
注意:清洁干净外耳道后,再予涂敷。
3、外耳道炎中药滴耳:
1)方剂:马兰鲜叶适量洗净、捣烂取汁滴耳。
2)方剂:满天星鲜草适量,揉汁涂.。
3)鲜刺蓼适量.,洗净,捣烂,绞汁滴耳。
捣烂取自然汁.先洗净患耳,再将药汁滴入,每日2~3次.
功效:排脓,消肿,止痛。
4、针灸疗法:
肿胀疼痛时针刺合谷、内关、少商等穴。
功效:疏通经脉,泄热止痛。
5、刮痧疗法:
1)外耳道疖肿。
刮痧部位:
(1)头面部耳门、听宫、听会。
(2)上肢部内关、合谷、少商。
2)外耳湿疹。
刮痧部位:
(1)头面部听宫、耳门、翳风、和髎。
(2)上肢部中渚、三阳络。
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刮痧部位:(
1)头颈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
(2)腹部关元、气海。
(3)上肢部列缺、少商。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刮痧部位:
(1)头颈部听宫、听会、翳风、风池。
(2)背部脾俞、肾俞。
(3)上肢部外关、合谷。
(4)下肢部足三里、阴陵泉、丰隆、足临泣。
四、外耳炎偏方:
1、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2、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3、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4、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次。
五、民间验方: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六、外耳道炎患者饮食宜忌:
1、外耳炎忌吃辛辣、冰冷、海鲜、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避免油腻难消化、油炸、熏制、烧烤、高盐高脂肪食物蒜、葱、姜少吃。
2、多吃动物的动物内脏,鸡蛋,肉类,豆制品等食物,容易补充血质和蛋白质,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患病的机率。
3、外耳炎饮食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如龙眼、樱桃、橘子、菠菜、紫薯等,少喝果汁、少饮酒等。
4、多吃清淡、含湿性高的食物。如山药、紫薯粥、绿豆粥等。
七、外耳道炎食疗:
1、肾阳虚。
1)鹿茸枸杞水鸭汤:水鸭、鹿茸、枸杞、生姜。将水鸭去毛与内脏,切块,与鹿茸、枸杞、生姜同炖3小时,调味食用。
2)巴戟苁蓉羊肉汤:羊肉、巴戟、苁蓉、薏苡仁、生姜、大蒜。将羊肉洗净切块,同煮先武火煮开,改文火煮3小时,调味服用。
2、肾阴虚。
1)二地二冬猪脊汤:猪脊髓、熟地、生地、麦冬、天冬。将全部用料洗净后放人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3小时调味食用。
2)熟地海参汤:熟地、海参。同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调味食用。
刘颐生刘瑜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