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常识 >> 掏耳朵也上瘾小心癌症找上你

掏耳朵也上瘾小心癌症找上你

 

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掏耳朵的习惯?有时候耳朵痒了,就会下意识的挠挠耳朵,掏掏耳朵。为了解决那种令人钻心的奇痒,人们甚至用上发夹、火柴、牙签、指甲等挖耳,以图一时之快。如果对频繁挖耳这种习惯不以为然,小心癌症“盯”上你喔!

人们为什么要挖耳?无非是想把耳道内的耳屎挖出来止痒。大部分人认为耳屎是耳道内的垃圾,其实这是对耳屎的认识不足。

“耳屎”,医学名称为“耵聍”,是一种外耳道油脂分泌物,对耳朵是起自卫作用的。

耳屎可以说是守护外耳通大门的“保安”,当空气中的尘埃冲进耳道时,耳屎油脂分泌物便将其黏住,不让其深入,以保持耳道的清洁。一旦乱飞的小虫误撞入耳道,耳屎的苦味会让它迷途知返,立即自动退出。

此外,耳屎也是“消声器”,人的听觉十分灵敏,外界的不同声波传入耳道,震动鼓膜,人就会听到杂七杂八的声音。而耳道里的耳屎,对外界的声音有缓冲作用,就像消声器那样,从而保护鼓膜不受损害。

前面说了,耳屎有“自卫”功能,外耳道死皮与耳道内分泌物积聚而成的耳垢,可有效抵御外来细菌侵袭、滋润耳道及杀菌。

耳朵有自动清理耳垢的功能。当耳道内皮肤新陈代谢时,耳道油脂腺定期分泌的油脂会粘着脱落的表皮形成新耳垢,旧耳垢则会从耳道逐步“排”出耳外。所以除非特殊情况,我们大可不必使用人为的方法去清洗或挖耳垢。

需特别注意:耳朵若掏得不当,会引起许多并发症。

如破坏外耳道皮肤或毛囊,可导致“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疖”;外耳道既窄又深,一不小心就会使鼓膜破裂,让听力受损;如果感染了病菌,不仅非常痛苦,还有可能患上化脓性中耳炎。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感染的病毒就会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液大肆蔓延,那就有可能患上脑膜炎或脑脓肿。

如果使用不卫生的物件挖耳,会让霉菌进入耳道,若耳道不够干燥,便可能感染徽菌病,引发痛痒并流脓,也会让人的听力也由此下降。

对于老年人而言,身体新陈代谢变得缓慢,耳道内分泌减弱,表皮干燥,会引发瘙痒,激起掏耳的举动。长此以往等于是慢性刺激,可能引生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虽说可通过手术切掉,是良性肿瘤,但不足以根治,复发的风险比较大,复发多次的话,就有转变为恶性肿瘤的危险,形成癌症。

如果耳道油腻或耳垢积聚太多,堵塞耳洞,严重影响听力等,可经专业医生用温水清洗耳道,把耳垢清除,或用专业的入耳式仪器辅助清洁,比如借助手术显微镜,使用吸管、特制的钳等,取出耳垢。然而,最保守的清除耳垢的办法是,往耳道滴入少量橄榄油,软化润滑耳垢,让它自行流出。千万不要用棉花棒挖耳,这样很容易把耳垢愈推愈入,令它无法自然排出。总之,挖耳的习惯最好不要养成,动不动掏耳朵百害而无一利!

赞赏

长按







































点滴状白癜风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hl/90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