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头面部常发生哪些损容性皮肤病
头面部常发生的损容性皮肤病有:
(1)头部: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头癣、斑秃、早秃、毛囊炎、湿疹等。
(2)面部:痤疮、扁平疣、脂溢性皮炎、雀斑、黄褐斑、湿疹、红斑狼疮、寻常性狼疮、接触性皮炎、酒齄鼻、多形日光疹等。
81.青年人的皮肤常患哪些病
好发于青年人的皮肤病有生殖器疱疹、扁平疣、尖锐湿疣、须疮、秃发性毛囊炎、坏死性痤疮、痈、化脓性汗腺炎、面部脓皮病、淋病、硬红斑、软下疳、阴虱、红斑狼疮、白塞综合征、神经性皮炎、人工皮炎、多形红斑、玫瑰糠疹、扁平苔藓、青春期萎缩纹、结节性红斑、脂溢性皮炎、寻常痤疮、酒齄鼻、口周皮炎、斑秃、脂溢性脱发、全身性多毛症、接触性唇炎、剥脱性唇炎等。
82.皮肤病有哪些基本损害
皮肤损害是指可以被他人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黏膜上所呈现的病变。皮肤损害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但是两者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原发性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风团、水疱、脓疱、肿瘤及囊肿等。不同的皮肤病有不同的原发损害,因此掌握原发性损害对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继发性皮肤损害可由原发性皮肤损害转变而来,或者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害(如搔抓)所引起。继发性损害包括鳞屑、表皮剥脱或抓痕、浸渍、糜烂、皲裂、苔藓化、硬化、痂、溃疡、萎缩、瘢痕及皮肤异色等。
83.炎症时局部为什么会发生红、肿、热、痛等症状
红、肿、热、痛是炎灶特别是由细菌引起的急性炎症最主要的局部表现,此外还多伴有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功能障碍。上述表现产生的机理如下:
(1)红:因炎灶内血管扩张、血流速度比正常时可增加2~3倍,致使局部血流量增加,因此局部组织呈鲜红色。但这种充血不能持久。在炎灶局部,充血逐渐因炎症组织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积累过多的各种代谢产物,如乳酸、脂肪酸、酮体、胨和氨基酸等酸性产物以及组织崩解产物,如组织胺、多肽类等物质所减弱。这些产物作用于血管壁和支配血管收缩和舒张的神经感受器,使血管平滑肌麻痹、管腔扩张、血流减慢,整个微循环都处于淤血状态,因而炎灶局部由红色转变为暗红色,但炎灶的边缘部位不具备这些变化,故仍然呈鲜红色。
(2)肿:主要是由于炎灶水肿造成的。其产生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①当炎灶进入微循环淤血阶段时,局部血管壁的通透性明显升高,血浆中的液体成分包括血浆蛋白成分自管腔中渗出造成组织间隙水肿,称炎性水肿。其产生机理是因炎灶内酸性代谢产物、细菌毒素及组织胺、5-羟色胺和激肽类等作用于血管壁并使其通透性增高引起的。
②局部组织或细胞坏死、崩解以及血浆蛋白的渗出,使炎灶组织的渗透压明显升高,促使水分由周围正常组织向炎灶内转移。
③炎灶血流缓慢及淤滞,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组织液向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回流受阻,从而加重了炎性水肿的程度。
(3)热:炎灶局部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炎症时动脉性充血和炎灶中物质代谢增强,产热增多,以致局部温度升高。内脏器官发炎时温度升高不明显。
(4)痛:凡脊髓神经支配的部位发生急性炎症时,一般都出现疼痛。可因炎灶水肿压迫和牵拉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尤其发生于组织致密处,如手指、鼻尖、外耳道等。局部压力越高,痛感越显著。此外,炎灶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钾离子、氢离子、激肽类、5-羟色胺等)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也可产生疼痛。
炎症时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炎症变化影响了细胞的正常功能所导致的,如肝炎时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受损;神经根炎时可导致受支配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受限等。
84.蜂窝织炎是怎样发生的
蜂窝织炎是皮下组织及其下各部软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厌氧细菌也可致病。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作用与其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纤溶酶等因子及侵袭扩散力较强有关。蜂窝织炎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病例常先有局部损伤;有病例可出现在化脓性感染以后,如有引流不畅的创口,以及疖、痈、急性淋巴结炎及骨髓炎等,或为直接蔓延,或经血管、淋巴管播散。蜂窝织炎与疖、痈及皮下脓肿不同,其特点是炎症弥漫、不局限,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有不断向四周扩散的趋势,病变范围较广,虽为化脓性炎症,但一般无脓液波动感。深部的蜂窝织炎,其局部症状往往较轻,但高烧、寒战等全身症状却很明显,可并发败血症或脓毒血症,预后较差。蜂窝织炎的症状与其病变部位的深浅、细菌性质和机体反应性有很大的关系。病变部位深、范围广,由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及机体抵抗力较差者,其病情比较严重。反之,则病情较轻。应当注意,蜂窝织炎可由肌内注射时无菌操作不严而造成,所以医疗工作中必须强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85.何谓荨麻疹,哪些原因可引起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现象,俗称“风疙瘩”,主要在皮肤显现红斑、风团,自觉皮肤瘙痒感。引起荨麻疹的因素有很多,约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较为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药物:是荨麻疹最主要的发病原因之一,荨麻疹也是药疹的常见表现形式,最常见的如青霉素。慢性荨麻疹药物性病因中,阿司匹林是最常见的病因。
(2)食物及食物添加剂:主要是动物蛋白性食物,如鱼、虾、蟹、肉类、蛋(或已变质)等;植物性食物如茄子、竹笋、菠菜、苹果及李子等蔬菜和水果。加入食物中的颜料、调味品、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包括酵母、水杨酸、柠檬酸、偶氮样四氮嗪等也能引起本病。
(3)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羽毛、真菌孢子、灰尘、甲醛、丙烯醛、蓖麻粉、化妆品、除虫[插图]等吸入均可发生荨麻疹,而且常伴有呼吸道症状。
(4)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包括:
①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脓疱病、疖、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副鼻窦炎等。
②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的前驱期或黄疸期多见。柯萨奇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荨麻疹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③寄生虫:如疟原虫、蛔虫、钩虫、蛲虫、溶组织阿米巴、旋毛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肠道寄生虫,以及血吸虫、丝虫、包囊虫等。
(5)昆虫叮咬:蜜蜂、黄蜂等虫咬所致的变态反应中,风团是一个突出的症状,毛虫、甲虫、袋蜘蛛及飞蛾等的毛鳞刺入皮肤亦可发生风团。(6)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7)其他因素: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遗传因素。
趙誌偉字博弈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