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
1.与声波传导无关的结构是:
A.鼓膜
B.听小骨
C.内、外淋巴液
D.耳廓
2.关于外耳道,正确的描述是:
A.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
B.外2/3为骨部,内1/3为软骨部
C.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前上,次稍向后,再折向前下
D.由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向后上,次稍向内,再折向前下
3.关于鼓膜,正确的说法是:
A.位于外耳道和中耳之间
B.是圆形的透明膜
C.呈深红色
D.大部分为松弛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中公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内耳。与声波传导有关的结构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内、外淋巴液)-听觉神经-大脑听觉中枢,所以选D。
2.C。中公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外耳。外耳的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所以选C。
3.A。中公解析:本题考查解剖学-前庭蜗器-外耳。骨膜位于外耳道底,作为外耳与中耳的分界。系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人体的鼓膜分为紧张部和松弛部,可见的主要部分称为紧张部,而紧张部的上方为松弛部,所以选A。
护理专业知识
1.下列关于静脉输液原理陈述正确的是:
A.液体静压与大气压原理
B.虹吸原理
C.负压原理
D.重力作用
2.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
A.发热反应
B.空气栓塞
C.急性肺水肿
D.静脉炎
3.某病人在加压输液过程中,突感胸部异常不适,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发绀,伴濒死感,听诊心前区闻及响亮持续水泡声,此时应立即为患者取何种体位:
A.端坐位
B.头高足低位
C.半坐卧位
D.左侧卧位头低足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中公解析: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输入静脉内。
2.B。中公解析:静脉输液反应包括: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空气栓塞、静脉炎,其中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输液反应。
3.D。中公解析:端坐位适用于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及急性左心衰的患者;头低足高位适用于肺部分泌物引流,十二指肠引流术,妊娠时胎膜早破,跟骨或胫骨结节牵引的病人;半坐卧位适用于面部及颈部手术后、心肺疾病所引起的呼吸困难、腹腔盆腔有炎症、腹部手术后、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当发生空气栓塞时为使空气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应为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
临床专业知识
1.疖、痈的致病菌多为:
A.肺炎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草绿色链球菌
D.溶血性链球菌
E.大肠杆菌
2.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的致病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草绿色链球菌
E.支原体
3.破伤风发作期首先出现的症状是:
A.角弓反张
B.牙关紧闭
C.苦笑面容
D.颈项强直
E.握拳、屈肘、屈膝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中公解析:疖和痈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参考答案选B。
2.B。中公解析: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的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故参考答案选B。
3.B。中公解析:发作期表现为全身肌肉持续性收缩,顺序为咀嚼肌(咀嚼不能、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肌(苦笑面容)→颈肌(颈项强直)→胸、腹、背肌(角弓反张)→四肢肌(握拳、屈肘、屈髋、屈膝)→呼吸肌(呼吸暂停)。在持续性肌肉收缩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声、光、疼痛、震动或触碰患者身体等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痉挛、抽搐,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作时患者神志始终清楚。故参考答案选B。
医疗统考历年试题卷医基/临床纸质版!免费送!
考前冲刺!刷刷历年试题!
扫码回复免费领取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