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湖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武汉市统筹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安排。
医院修复
普通就医限制每天各时段就诊人数
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涛介绍,目前武汉市在逐步保障非新冠肺炎患者就医。当前武汉疫情已从高位运行降至低位运行,对此,需要不断加强医护力量和医疗资源统筹,兼顾其他患者的就医需求,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
一是医院修复,分期分批把全市46家医院的病人,向医疗资源丰富的10医院集中,医院做好消杀、医疗设备转换、空间改造、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尽快修复原有医疗体系,恢复正常医疗秩序,逐步满足广大市民普通就医需求。3月10日已完成14家部省属、医院本部院区集中修复工作。第2医院18家,医院、医院为主,目前正在修复中,其他14医院将在3月底前完成集中修复。
二是满足特殊人群的就医。修复和开放市11医院服务急性心脑血管、血液透析、恶性肿瘤等危重和急诊患者以及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以区为单位各设置1到2家医院为辖区居民开展综合医疗服务,逐步恢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承担市民的一般就医需求。回应群众关切,逐步开放儿童和其他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
三是确保普通就医的安全,做好预诊、分诊、患者排查、病区管理、院感防控等工作,严防新冠肺炎院内扩散,就诊患者网上挂号、预约就诊,限制每天各时段就诊人数,医院人群聚集。一旦出现发热疑似病人,迅速进行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分类处置、无缝对接。
四是开展网络便利就医的服务,医院网上诊疗服务,为非危重症患者提供线上就诊、咨询和日常防护。通过开设心理热线、网上心理干预平台、在线心理咨询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市民开展心理指导,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为小区居民代购药物。
医院
优先保障危急重症、孕产妇、儿童、肿瘤等人群就医需求
有记者提问,日前武汉市表示将重点优先保障危重症、孕产妇、儿童、肿瘤、精神疾病等特殊人群的正常就医需求,医院保障相关需求?如何保障患者健康出行就医?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郑云表示,为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武汉市按照划区划片、分类协同、定点收治的总体原则,除医院本部、医院本部、医院医院承担疑难危重症救治以外,再医院优先保障危急重症、孕产妇、儿童、肿瘤等特殊人群的正常就医需求。
一是武汉医院汉口院区、医院、医院南京路院区等8家医院为急性心脑血管、外伤医院。
二是确定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医院等10家医院用于收治非新冠肺炎孕产妇及儿童患者。
三医院、医院胜利街院区、医院汉口院区、医院南京路院区、医院作为恶性肿瘤包括恶性血液病医院。
医院和医院医院区等12家医院将作医院。
郑云提醒,当前武汉市疫情防控形势虽然逐步向好,但是疫情防控工作依然艰巨繁重。建议除了危急重症、孕产妇、儿童、恶性肿瘤、放化疗、血液透析医院就医,其他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如没有急需的话,医院去就诊,这样可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大家可以通过网络问诊、咨询等形式就医。同时,到医院就医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
武汉市卫健委:
当前还是有一定的社区传染风险
有记者提问,近期数据显示,武汉市的新增确诊病例已经下降至个位数,但是从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分析中,仍有零散社区有发病的病例,这个问题应如何看待?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郑云表示,近期,武汉市的确诊病例已经下降到个位数,很多市民朋友认为,武汉市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想出门在社区里走动,恢复正常的生活,这些都可以理解。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传染病的规律,武汉市现在防疫形势依然很严峻,连续几天还有社区零星散发的门诊病例,如3月13日、3月14日,我市均有一例确诊病例来自于门诊。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患者本人和家属在居家期间有外出和在小区内活动的轨迹,不排除有社区的感染可能。所以,当前还是有一定的社区传染的风险,大家应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掉以轻心。
16个方舱已逐步休舱
恢复其原本功能前将专业消毒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郑云介绍,医院用于传染病的防控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武汉市现有的16个方舱已逐步休舱,将陆续恢复其原本的功能。为确保安全,在恢复使用前,将对每一个方舱实行“一方舱一工作方案,一方舱一个工作专班,一方舱一个监测方案”。
郑云说,武汉市将组织专家对方舱进行监测,并且根据监测的结果,组织专业队伍,对每一个方舱进行消毒,对方舱的空气、物体表面、卫生间及其他重要部位开展全面消毒。消毒完毕后,还会组织专业队伍对消毒的结果进行评估、考核,只有评估考核合格的方舱才恢复其原本的功能。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编辑
余淮
文章经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