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诊断 >> 新生宝宝的五官护理

新生宝宝的五官护理

 

新生宝宝看起来很弱小,甚至不敢抱,更别说洗澡,清洁五官了,不清洁不行,清洁错了更不行。宝宝面对并不适应的新环境,此时的小宝宝更需要家长更精心的照料。我们应该怎么保持他们的清洁和健康呢?

  

1、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点

  1、头面部

  新生宝宝头部相对较大,约为身长的1/4,出生时头围33-34厘米,前囟斜径为2-2.5厘米,(前囟约在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已闭或尚开放,(后囟于2-4个月时闭合)。

可隐约辨认骨缝,头皮可由于局部水肿而形成产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吸收。

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脸上覆盖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

大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2、五官

眼睛:眼睑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2-4周时消失,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

鼻: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耳: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2、面部的护理与清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准备用品:婴儿专用脸盆一个(半盆温水,水温38-43℃)。护理篮内放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发水、消毒棉棒、茶壶(温水)、垃圾桶、小剪子、干净上衣。

操作方法:抱起宝宝,并用肘部和腰部夹住孩子的臀部和双下肢,一只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挤一下,先洗双眼。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擦另一只眼,然后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前额、面颊部及嘴角,拧干毛巾擦干面部。

洗头:先将婴儿洗发水倒手里,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不要进眼睛里及耳道,最后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擦干。接着擦洗颈部、腋下、前臂及手。新生儿双手大多紧紧握拳,如果不洗净擦干,掌心皮肤容易糜烂。(婴儿洗发水一周使用1-2次)。

洗完换上干净衣服后,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净婴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棒不能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别娇嫩,体内免疫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皮肤稍有破损即可感染,如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体时,一定要轻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份。

3、眼部护理

如果不小心把浴液或者肥皂水流入宝宝眼里要进行眼部冲洗。

如处理不当,严重者会导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体时,一定要轻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份。

准备用品:细颈小茶壶,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垃圾桶,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

操作步骤:需要家长配合,一人抱好宝宝,如果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头下方地上放一个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壶嘴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眼睛。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温不可以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对侧同法,冲洗对侧眼睛,冲完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新生儿如患眼角膜炎时,则需按时点眼药。

准备用品:消毒棉棒,小毛巾,眼药水利福平或0.25%氯霉素、垃圾桶。

操作步骤:操作者先冲洗双手,把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用拇指、食指轻轻分开婴儿的上下眼睑,另一手拿药瓶至离眼2厘米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用消毒棉棒轻擦眼周药液。如果双眼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眼睛。

注意,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如果有絮状物或药液混浊均不可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利福平,开瓶使用24小时后就不可再用。滴药时不要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

4、鼻部护理

新生婴儿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来较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而致呼吸不畅,烦躁不安。

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儿鼻堵的重要原因。

准备用品:消毒棉棒,清水

操作步骤:清理鼻腔分泌物时,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1~2分钟等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其拔出,或者用东西刺激鼻粘膜引起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5、耳部护理

足月新生儿耳壳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严重者可导致外耳道疖肿。

由于新生儿的骨骼未发育完全,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较剧烈,新生儿就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抱哄都无效。

如果新生儿常常哭闹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不要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医院就医,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只要治疗得当,就会恢复良好。

准备用品:所需药水,消毒棉棒、垃圾桶,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一手牵引耳壳,另一手用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屏,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婴儿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37.7℃为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壳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6、口腔护理

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

如果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要做口腔护理。

准备用品:治疗碗一个,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秋若干,消毒液体石蜡油,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镊子,棉棒,小茶壶(内放温水),小毛巾两块。

操作步骤:做口腔护理前,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盐水棉球1个,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个棉球。注意不要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据需要涂药。

注意做口腔护理时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才能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能过多,防止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zlyy/9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