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残疾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有效预防听力残疾,从源头上避免听力残疾的发生,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和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耳聋、耳鸣、眩晕等是耳部常见病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为普及耳部疾病的防治知识,年3月3日,医院耳鼻喉科将举办第19次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届时耳鼻喉科马恩明主任将携科内有丰富耳鼻喉科疾病诊疗经验的医生,开展耳聋、耳鸣、眩晕等耳鼻喉常见疾病义诊咨询活动,为广大群众进行耳部疾病的咨询。
义诊时间:年3月3日上午9:00-11:00
义诊地点:医院门诊楼二楼大厅
义诊专家马恩明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天津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促会过敏科学分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付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结合学会理事、天津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常委。
专业特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儿童耳鼻喉科疾病。
石志兴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变应性鼻炎临床及基础研究;鼻内窥镜下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内窥镜手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梅尼埃氏病等疑难病症。
王连芬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康复听了学会的委员,现代医学杂志的编委。
专业特长:对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耳鼻咽喉的异物用现代的窥镜手术检查及治疗疗效较高。对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头晕,和粘膜溃疡较难治的疾病用中西医结合,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及针炙等有独特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
陈洁
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耳聋、耳鸣、眩晕治疗及助听器选配咨询。
保护耳朵有必要
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
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
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
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
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
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
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重会影响听力。
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
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