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讯(嘉兴新闻综合频道记者刘颖颖张峰)
炎炎夏日,很多市民都会通过游泳来纳凉消暑,对于初学者来说“呛几口水”“耳朵进水”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过医生提醒,外耳道炎、中耳炎是游泳者最易患的疾病,长期患病还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市民需注意防范。
这几天嘉兴的天气不负众望地冲上了35度以上,游泳成了不少市民消暑降温的首选。但是夏季游泳场所人群密集,一些卫生状况不好的游泳馆里经常会有一些传染性细菌,容易导致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其中常见的是眼病和皮肤病,还有就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急性外耳道炎。
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曾冬前:现在门诊有一些小朋友经常游泳之后第2天,或者当天晚上就开始耳朵痛,有的甚至痛到熬不住,晚上来看急诊的也有,碰到第2天的来看门诊的也有,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游泳之后导致的外耳道炎。医生介绍,导致外耳道炎发作的原因主要同泳池水质不达标和小孩子耳朵进水之后耵聍发胀有关。
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曾冬前:一种是因为可能水进到耳朵里,水的质量可能不是特别好,导致外耳道或者鼓膜发炎出血,这种疼一般不是特别疼。我们看了之后,发现外耳道鼓膜是出血的。治疗就是用滴耳液,一般滴三五天到一个星期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第二种情况,儿童的耳朵里面外耳道里面,本来是有耵聍的。所谓耵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耳屎,他本来是外耳道里塞牢了,平常他不游泳,这个耵聍是干的,一游泳,耳朵一进水,水把耵聍泡开了,泡的发胀了之后,小朋友就特别的痛,绝大多数小朋友这个耵聍取完以后,症状就完全缓解了。
除了外耳道炎,由于防范不到位,中耳炎也是游泳者最易患的一种疾病,相比外耳道炎,中耳炎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曾冬前:一般来说引起中耳炎的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可能小孩子游泳的时候呛水了,水通过鼻腔、口腔、咽喉管回到了中耳里面,导致了发炎。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有的成人或者小朋友本身有鼓膜穿孔,自己不知道,在游泳之前没注意到,游泳的时候耳朵进水,水直接灌在中耳腔里,导致中耳感染,也会引起耳朵痛。
医生介绍,长期中耳炎还有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游泳之后如果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眩晕、耳朵流水流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最后也要提醒市民,游泳时尽量不做跳水等大动作,避免呛水。可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水的进入。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选择水质达标的游泳场所。
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曾冬前:建议大家去正规的游泳场所,能够有实力进行消毒,提供优质水质的游泳场所,最好不要自己下河下湖游泳,一方面不安全,另外一个水质也不干净,容易导致中耳炎,外耳道炎发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