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女儿老是用手挠耳朵,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挠个不停。
刚开始我没有当回事,直到前天晚上,她跟我说耳朵疼,于是我便用手电筒给女儿检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女儿的耳朵里塞满了很多的耳屎。
因为耳屎太多,我不敢给女儿掏,第二天,医院。
在医生的帮助下,女儿耳朵里的耳屎终于清除了。
医生对我们说,目前还不能判断女儿的耳朵是“油耳朵”,要过两个月来复查才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特别注意,孩子的耳朵里不能进水,不然的话,耳屎会越积越多,时间长了会更加难取。
一、为什么宝宝的耳屎多?01.耵聍栓塞
人们所称的“耳屎”,在医学上有个文艺的名字,叫耵聍。
正如人体皮肤会排汗一样,外耳道的皮肤也会“排汗”,但这里的“汗”是由一种特殊的腺体—耵聍腺分泌出来的。
耵聍腺可以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的液体,与混合皮脂和外耳道皮肤脱落的细胞碎屑,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耳屎、耳垢”,即耵聍。
耵聍的存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阻挡外界昆虫和微生物入耳、防噪音,还可以维持外耳道的一个酸性环境,对人体可以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一般来说,耵聍是可以自行脱落排出的。
但有些孩子由于面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下颌关节活动无力等原因,耵聍易和尘土混合凝结成块状,堵塞于外耳道内,即为一种疾病——“耵聍栓塞”。
儿童是发生耵聍栓塞的高危人群之一,具调查显示:儿童中耵聍栓塞的发病率高达10%。
02.孩子是油耳朵
耵聍分为干性耵聍和湿性耵聍。
干性耵聍的质地较干且多呈片状,而湿性耵聍质地较黏稠,且不易脱落,日久黏稠,也就是是我们通常称之的“油耳朵”,
湿性耵聍容易与外界灰尘混合堆积成块,并阻塞外耳道。
孩子有湿性耵聍并不是一种疾病,它一般受以下几点原因影响:
遗传,如果家里长辈里面有人出现油耳,那么孩子也可能是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油耳现象。
生活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孩子长时间在灰尘比较多的环境中生活,就会导致耳屎分泌过多,从而使耳屎变得湿油油的。
如果孩子是油性皮肤,那么他耳朵上的分泌也是相当旺盛的,混合着耳朵中的其他油性物质,耳屎就会变得很油腻。
03.孩子有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通常是指弥漫性外耳道炎,是细菌、真菌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外耳道皮肤、皮下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夏秋季节。
孩子有了外耳道炎是因为家长用不净的工具、手指去掏宝宝的耳朵,损伤了外耳道皮肤造成炎症,进而使耳屎增多,堵塞了宝宝耳道。
或者宝宝在洗澡、洗头时,家长没有注意保护宝宝的耳朵,使少量水分灌入宝宝的耳道内,耳道内的耳屎被水泡软变大,加重堵塞,也会引起外耳道、或者鼓膜炎症。
二、给宝宝“掏耳朵”有哪些危害?01.掏耳朵会伤害皮肤
宝宝耳朵的皮肤都比较娇嫩,家长经常给孩子掏耳朵轻者会破坏外耳道的纤毛,降低纤毛的摆动能力,损害纤毛功能。
重者就有可能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02.易导致宝宝听力下降
宝宝耳道皮肤的角质层容易肿胀,毛囊容易堵塞,有利于细菌的生长,与成人相比,宝宝耳道的皮肤更细腻,耳朵与软骨膜连接就更紧密,皮下组织少。
如果在帮宝宝掏耳朵时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严重的将会使宝宝听力产生下降,甚至变聋。
3.掏耳朵反而加重耵聍栓塞
家长常常帮孩子掏耳朵,会使外耳道皮肤变薄,进而引起皮肤长期红肿和慢性充血。
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刺激耵聍腺的分泌,造成耳屎更多。
有时候耵聍本来在靠近外耳道口处,家长不恰当地掏耳朵也有可能会将耵聍推到耳道深处,使耳屎更难清理出来,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加重耵聍栓塞。
三、父母应怎样处理宝宝耳屎?01.清理耳朵外围
当宝宝耳朵里有耳屎时,家长可以将棉签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之后,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道,使耳屎变软之后取出来。
尤其是在孩子洗完澡或者是游完泳后,记得要用棉签将耳朵周围的水渍擦干以防止水流进耳朵深处使耳屎结块。
02.让耳屎自行脱落
对宝宝而言,小一点耵聍是可以在孩子说话、打呵欠时,随着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03.用滴耳液的方法清理
当宝宝外耳道内的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过硬且不易取出时,家长可选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
待2-3天耵聍软化后,可带宝宝去相关门诊,用专业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或者是用外耳道冲洗法将耵聍冲出。
04.宝宝的耳屎发粘、发臭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当宝宝的耳朵里有很多的耳屎,并且发粘、发臭,这个时候家长就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由于耳内细菌滋生引发的炎症,或者是由于异物流进耳朵发酵而产生的。
家长需带宝宝及时就医,检查有无中耳炎等炎症,否则的话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听力的保护在孩子的生长发育中是一件科学性与持久性并存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听力变化,当孩子耳朵里有耳屎时,家长不要轻易去给孩子掏耳朵,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掏耳朵,以免他们模仿大人的动作,弄伤耳朵。
只有用心去呵护和滋养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才能让他们平安、健康地长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邓东主编:吴思羽责任编辑:袁亚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