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抓是一种好的止痒方法吗?
记得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有段单口相声,其大致内容是:某人有一个止痒的祖传秘方,止痒非常灵,用绸缎包好,向大家兜售。有人买了一个,回家后一层层打开,里边是一个纸条,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挠”字,最后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说明人人都知道搔抓能够立即止痒。的确,搔抓对某种刺激引发的一时性瘙痒确实是再好不过的止痒方法了,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对于各种瘙痒性疾病而言,搔抓却又是我们非常忌讳的。因为搔抓只能解一时之“恨”,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常常会加重病情。举例来说,对瘙痒病而言,经常搔抓容易使局部皮肤增厚,甚至发生苔藓样改变,结果形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愈抓愈厚的恶性循环。神经性皮炎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搔抓形成的恶性循环。对于某些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传染性软疣、扁平疣等,搔抓常造成感染扩散或是自身接种,使病变范围更大。对于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药疹等,搔抓可能造成继发感染,而致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引起败血症。
因此,我们希望患有瘙痒性疾病的患者,决不能采用相声中所传授的“秘方”,而应树立信心,坚持不抓,同时进行积极而恰当的药物治疗。二、瘙痒病的防治
什么是瘙痒病?
前面已经叙述过瘙痒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种自觉症状,而非一种特异性的疾病。但是,如果仅仅有皮肤瘙痒而无明显的原发性损害时,则称为瘙痒病(pruritus)。常因搔抓而引起抓痕、血痂、丘疹、皮肤肥厚及苔藓样变等继发性皮肤损害。本病一般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大类。
全身性瘙痒病是病人全身各处皆可以有瘙痒的感觉,一般为阵发性,严重者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产生不能抑制的搔抓。全身性瘙痒病又有老年性、冬季性、夏季性、水源性等区别。局限性瘙痒病则瘙痒发生于身体的某一部位,常发生于肛门、阴囊、女阴、头皮、外耳道及小腿等处。以肛门、阴囊、女阴等部位最为多见,分别称之为肛门瘙痒病、阴囊瘙痒病及女阴瘙痒病。另外,头皮瘙痒病(多见于癔病患者,尤以黎明醒觉时为著,头皮剧痒难忍,往往继发湿疹、毛囊炎或疖等病变)、小腿瘙痒病(主要见于静脉曲张、鱼鳞病或皮肤干燥者,寒冷刺激、袜带或裹腿束缚太紧为诱因)、掌跖瘙痒病(多见于手足多汗症、汗疱疹患者)及外耳道瘙痒病等也是较常见的局限性瘙痒病。还有两种较为少见的局限性瘙痒病:一是遗传性局限性皮肤瘙痒病,多见于20~30岁的妇女,有家族史。二是一种对日光有特异反应的臂桡侧夏令瘙痒病,该病患者多是室外工作的中年人,大都在穿短袖衬衣经常受日光曝晒的情况下发病,以肘外侧,尤以左侧肘部最为多见。约有5厘米×8厘米的皮面出现剧烈瘙痒和烧灼感,尤以夜间为甚。这种瘙痒病有自限性,在数年之内自愈。局限性瘙痒病的病因有时与全身性瘙痒病相同(全身性瘙痒病的病因将在下一问中讨论),如糖尿病既能导致全身性瘙痒病,也可引起局限性瘙痒病。另外则与局部因素密切相关。
关于瘙痒病的诊断,一般依据病史,初发时仅有瘙痒而无皮疹,即可诊断。但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寻找可能的原因,作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因此瘙痒病必须注意与其他一些皮肤病鉴别。当荨麻疹病人来就诊时,风团可能已经完全消失,只留下搔抓的痕迹,容易误诊为瘙痒病。当有继发性损害时,应注意与虫咬性皮炎、疥疮、虱病、异位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钱币状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和药物性皮炎等区别。这些皮肤病都有其特异性,故相对容易鉴别。
--姚春海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