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亚丽
来源|知贝健康(ID:PearlcareClinic)
急性中耳炎是儿童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和耳朵有关,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很紧张,很害怕会影响宝宝的听力。
但是有中耳炎患儿的家长发现孩子除了揉耳朵以外,还不让碰耳朵,仔细一看才发现,耳朵后面肿起来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知贝耳鼻喉科郭亚丽医生最近就收到了这样一则咨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家长的第一次提问
我家女儿现在3岁3个月,8月4号上午开始发热,轻微流鼻涕,到晚上就说喉咙和左耳朵疼,医院查白细胞是21.75,喉咙有点发炎,吃了布洛芬和头孢克肟。
但到了8月6号还是发热,左侧耳朵疼得不让碰,去医院复查白细胞19.6,医生说可能患上了呼吸道感染引发中耳炎,于是我又带孩子看了耳科。
耳科的医生说孩子耳朵有耵聍(俗称耳屎),看不到里面的情况,让明天拍CT。现在女儿的左耳朵后面已经肿了,高烧39度一直不退,鼻涕不多,不咳嗽。
我想问一下已经烧了4天,还可以继续吃达力芬吗?还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需要输液吗?
2、郭亚丽医生的第一次回复
我仔细看了您孩子的描述和照片,根据病史:有明显的发热,耳后沟出现了明显的红肿。目前这样的临床特点,我们首先考虑急性乳突炎。
急性乳突炎是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化脓性并发症。典型的临床特征:
●耳后压痛、红斑、肿胀(耳廓后沟消失)、波动感或引流瘘,或者包块。
●耳廓耸向外侧。
●耳痛,该表现无特异性,在幼儿中可能表现为易激惹。
您面诊医生之后,因为宝宝耳道中有耵聍(俗称耳屎),导致没能看到耳中鼓膜和鼓室里的情况。但80%-90%的孩子患上急性乳突炎,鼓室中会有化脓性分泌物,也就是淡黄色的脓液积留。
这是一个急性的化脓性的细菌感染,所以我们首选治疗原则是抗菌治疗,并且要静脉给予抗生素。为了保证中耳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通常以静脉抗生素治疗7-10日,然后改为口服抗生素,总治疗时长4周(骨感染的一般疗程)。
所以您之前问孩子吃药的问题,我们暂时不选择口服,要先静脉滴注抗生素,甚至需要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覆盖抵抗所有菌群的感染,并保证所需要的浓度,最大程度的避免再次复发。
中耳炎的用药原则和方案
对于无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史和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急性乳突炎患儿,经验性抗菌治疗应覆盖最常见的致病菌:
●肺炎链球菌。(包括多重耐药性肺炎链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若有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史或近期用过抗生素,则经验性治疗方案应包括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生素。
对于既无急性中耳炎既往史亦无远期发作史(即早于6个月之前)的患儿,在获得微生物学检查结果之前,万古霉素单药作为经验性抗菌治疗[60mg/(kg·d),分次给予,每6小时1次,最大剂量4g/d]即已足够。
对于有复发性急性中耳炎史(最近一次发作在6个月之内)或近期使用过抗生素的孩子,充分覆盖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致病菌通常需要联合用药。得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后,可按需调整抗菌治疗。
以上是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医生也会给予判断。
中耳炎需要手术治疗吗?
存在下列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时,可能需行乳突开放术:
●耳廓后有波动感、肿块或肿胀。(提示骨膜下脓肿)
●颈部波动感。(即,贝佐尔德脓肿)
●影像学检查示液体聚集区边缘增强影、乳突气房融合、皮质骨侵蚀或颅内受累。
●发热[“高尖篱栅”热型](可能提示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还需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
●神经系统体征(如:面神经无力、脑膜刺激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意识水平改变或抽搐),可能需请神经外科医师会诊。
您家孩子目前的情况,一定不是家长能自行判断的,需要耳鼻喉医生专业的处理。如果孩子的鼓膜和鼓室内没有大量液体积累,导致鼓膜张力明显增加出现剧烈的疼痛,那暂时就不需要鼓膜切开。
如果孩子耳后沟肿胀,但摸起来没有明显的波动感和较硬的肿块,那一般情况良好,如果发热能控制,也在静脉注射,则可以暂时观察,没有进行乳突开放术的手术指征。
中耳炎如何护理?
家长需要密切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