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外耳道疖治疗专科医院 >> 外耳道疖诊断 >> 陈老治头部疖肿迁延不愈案

陈老治头部疖肿迁延不愈案

 

黄某,男,8岁,年3月14日初诊。

头顶疖肿迁延不愈3月余,曾在剑阁、绵阳、医院服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如意金黄散”等方药,初服有效,继服改善不明显而未获痊愈。刻诊:头顶疖肿约5cm,色紫红如茄,触之硬,时灼热、疼痛,食欲不振,消瘦明显,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溏,日1次,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

诊断:湿热蕴脾,热毒外盛

处方:内服:甘露消毒丹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外用:木槿皮敷患处。

藿香12g滑石18g连翘15g薄荷6g

白豆蔻9g茵陈10g黄芩10g石菖蒲12g

浙贝母10g银花9g野菊花9g天葵子12g

苍术10g川芎10g紫花地丁12g(3剂)

鲜木槿皮捣烂、蜂蜜水调敷,日二次换药。

3月18日二诊:头疖肿痛减轻,色由紫转红,已无灼热,境界清晰,约3cm,触之仍硬,纳增,苔黄腻。上方去五味消毒饮,加苍术易白术,生黄芪。外用同上。

藿香12g滑石18g连翘15g薄荷6g

白豆蔻9g茵陈10g黄芩10g石菖蒲12g

浙贝母10g川芎10g天葵子12g白术10g

黄芪12g(3剂)

3月23日三诊:头疖明显缩小,约1cm,较前软,痛已消,大便成型。舌淡红,脉缓,苔白腻。三仨汤加减。外用同上,日一次。

白蔻仁10g杏仁10g薏苡仁20g连翘12g

通草6g厚朴10g半夏10g浙贝母10g

川芎10g白术10g党参10g生黄芪15g(4剂)

3月30日四诊:硬肿全消,纳常,面色红润,精神转佳,体重增加近2kg。香砂六君子汤3剂以调脾胃。

按语:

疖是指发生在毛囊深部及其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一般来说常因葡萄球类细菌感染导致、但一些反复不愈者多见合并真菌感染。此病常规情况下,通过服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类中药方剂以及化脓溃破的患者可手术切开引流以及外用药物涂敷,一般治疗预后较好,但也有见反复发作难以彻底痊愈者,如本文中这类湿热为患者居多。

从患者疖肿发生部位来看当属头疖,前医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如意金黄散”等方药切合了部分该病的基本病机,故初服有效。但患者为湿热蕴毒致病,前方仅着眼于清热解毒活血而未分消湿热,正如《湿热病篇》:“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湿热两合,其病重而速。”以及《温病条辨·湿温篇》“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所言,治疗湿热病,湿去则热孤,需要审湿热之多寡,祛湿与清热并用,仅用清热解毒之法难以收效。

患儿疖肿的色紫红如茄、又处于诸阳之会的头部,以及灼热、疼痛感可判断其当属阳证,且疖肿触之仍硬,无波动感,并未化脓,说明邪气较盛,热毒结聚较重。

患者食欲不振,消瘦明显,面色萎黄,精神萎靡,大便溏也说明其脾胃虚弱,湿毒较盛,若不祛除湿浊则患者脾胃运化难以恢复,湿热浊毒无法正常排出,以致头部疖肿久而不愈,湿阻脾胃则食欲不振,气血生化不足而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湿热下注大肠、膀胱则便溏而小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滑也是湿热并重之象。

所以一诊陈老选用芳化淡渗,祛湿清热并重的甘露消毒丹。

此方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湿于中,淡渗利湿于下,三焦并调以分消湿热。方中用黄芩清热解毒,得凉散的连翘、薄荷相助,可以消除病因疏解郁热;滑石长于清三焦湿热,茵陈清肝胆湿热,不仅可祛已停之湿,亦可增强清热力量,引导热邪下行,成为清热利湿的主要组成部分。佐射干、贝母化痰散结解毒,合薄荷宣通上焦津气,调理肺卫功能;白豆蔻、藿香、菖蒲芳香化湿,醒脾利气恢复脾运。再合以五味消毒饮加强清热解毒之效,加川芎行头面气血,加苍术燥湿健脾,诸药合用清热解毒,芳化渗湿,可达分消湿热浊毒之功,再以清热解毒利湿的木槿皮外敷以内外合治增强疗效。

二诊时,患者头疖肿痛已减轻,色由紫转红,已无灼热,说明其热毒已减轻,大小由5cm缩减至3cm说明其停聚之湿毒也已减轻,但触之仍硬,说明邪气仍较盛,正气不足,故去五味消毒饮而加补气健脾之药以扶正气,以防苦寒之药伤脾耗气而无法托里透毒,延长机体恢复时间。

三诊时,患儿诸症皆减轻,郁结的热毒已消散大半,加以舌脉所示,病情已由湿热并重转为湿重于热,故变方为三仁汤以芳香辛散,兼清郁热,再加党参以补气健脾。

四诊患儿身体基本恢复,以健脾燥湿的香砂六君子汤以固其本,善后以收全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dnfm.com/wazlyy/9597.html

当前时间: